Military and National Defence > Battles, Incidents and Conflicts
Nanchang Uprising
The Nanchang Uprising,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August 1st Nanchang Uprising was an armed resistance that occurred on August 1st, 1927 in Nanchang, Jiangxi. This armed resistance was initiated by armies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gainst Kuomintang because of the latter’s anti-communist, separatist policy. The Nanchang Uprising is heralded as the foundation for which armed forces were independently establish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s well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Party’s armed resistance against the Kuomintang. Therefore, August 1st became the founding day of China’s army.
Text Recommended
南昌起义枪声背后的故事 View Translation
89年前,一群怀抱救国救民理想的共产党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谁倡导了南昌起义? 说到南昌起义,一个鲜为人知的问题是:谁最早提出了这次起义?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将陈独秀停职,成立以周恩来、李立三、李维汉、张太雷、张国焘5人组成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持中央工作。临时中央的主要工作是部署党组织转入地下和中央机关从九江撤退到上海,同时考察打回广东以图再举的可能性,其中根本没有南昌起义计划。李立三到九江后,7月20日在与谭平山、邓中夏进行的九江会议上,敏锐地分析了临时中央“南下广东”并不可行,转而提出将一些可以争取的部队尽快集中于南昌,在南昌举行起义!这就是南昌起义的最早提议。 群英荟萃的起义 南昌起义中,走出了一大批后来的人民解放军将帅。1955年授衔的将帅中,有7位元帅、4位大将与南昌起义紧紧相连,这还不算主要领导人周恩来和较早牺牲的叶挺。 7位元帅中,1927年8月1日凌晨,在南昌指挥起义作战的有3位:第二十军军长贺龙、指挥部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局长朱德。 8月2日拂晓,策反敌军成功的聂荣臻带领第25师赶到南昌,参加起义队伍,其中包括时任第25师73团3营7连连长的林彪。 8月10日,时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准尉文书的陈毅从九江赶上南下的起义部队。 叶剑英对于“八一”南昌起义的贡献是秘密的。起义发动前,时任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探知贺龙、叶挺等人将要被扣留,解除兵权。他马上约了叶挺、贺龙、廖乾吾和高语罕4人到甘棠湖划船,秘商起义。正是在这艘小船上,叶挺、贺龙最终下定了起义决心。起义爆发后,张发奎手下不少将领主张派兵夹击起义部队。叶剑英再次献计,建议张部跟随起义部队,以“援师讨逆”的旗号夺占广东地盘。张发奎欣然采纳。正是叶剑英这个建议,使南昌起义部队迅速打开了南下广东的通道。 南昌起义中还走出4位大将。陈赓大将,与周恩来共赴南昌,起义中负责政治保卫工作,后来起义部队南下,他在贺龙的第二十军3师6团任1营营长。粟裕大将,起义时为十一军的一名班长,起义中跟随部队警卫设在江西大旅社的革命委员会。许光达大将,时任第四军炮兵排长。张云逸大将,时任第四军25师参谋长,未暴露身份公开参加起义。他说服张发奎,让共产党员卢德铭出任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团长,这个团虽然没有赶上南昌起义,却在后来参加了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当天,张云逸还掩护了共产党员、25师73团团长周士第,使起义部队又多了一支生力军。 起义火种 10月3日的流沙会议,是南昌起义的最后一次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当时他正发高烧,郭沫若回忆说,当时周恩来“脸色显得碧青”,将起义战败原因作了简单总结。叶挺说:“到了今天,只好当流寇,还有什么好说!”血性贺龙慨叹:“我心不甘!我要干到底!就让我回湘西,我要卷土重来! ”正在大家表态时,哨兵发现敌人尖兵,于是会议草草收场,众人分头撤退。混乱中,抬周恩来的担架队员也趁机溜走,他身边只剩下了叶挺和聂荣臻,3人仅有的武器是叶挺的一支小手枪。3人搭上一条小船,艰难漂到了香港。 起义失败了,但它留下的火种却并未熄灭。保留下火种的关键人物是朱德。在三河坝完成阻击任务后,朱德部损兵过半,这时又传来南下部队失败的消息,军心涣散,各级领导纷纷离队,营长、连长更是成群结伙地拉着部队开小差。在这最困难、最严峻的时刻,朱德接过了这个几乎没有人再抱希望的摊子,他的主要助手是仅存的两位团职干部:团级政治指导员陈毅、团参谋长王尔琢。部队被改编成一个纵队,共800人。这支部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基础,战斗力核心。南昌起义的火种由此不灭。
【光辉历程】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 View Translation
继续纪念建党95周年特别节目《光辉历程》。自1921年成立起,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浪潮中迅速成长。1926年7月,由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领导的北伐开始,随着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也被推向了高潮。但是,就在胜利的背后,却藏着巨大的危险。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员,从原来的六万人,一下子减少到1万多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遭遇到了成立以来最危急的时刻。 1927年6月29日深夜,在上海龙华监狱昏暗的牢房里,一个遍体鳞伤的青年人席地命笔,写下了自己的遗书:“我终觉得死于今,比死于昔,使人们可觉悟中国是需要继续革命的……死者已矣,惟望生者努力。”一周后,写下这些文字的中共党员黄竞西在上海牺牲,年仅31岁。 2个月前,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全国的4·12反革命政变。一年之内,全国有31万余人死在反动派的屠刀之下,其中包括26000多名共产党员。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中共中央决定以武装夺取政权,它的第一个大动作选择在了敌人力量薄弱的南昌。 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南昌起义爆发。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南昌起义一个星期后的8月7日,在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34岁的毛泽东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一个多月后,秋收起义爆发,起义部队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这面红旗上,五角星和镰刀斧头相互辉映,它说明着这支部队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紧接着,中国共产党相继发动了近百次武装起义,在南昌竖起的革命军旗,开始飘扬在中国大地上。 1933年7月11日,在红色首都瑞金,共产党人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将8月1日定为了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支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英雄部队,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帮助中国人民夺取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建立起了人民的新中国。
南昌起义:“八一”枪声震寰宇 View Translation
1927年的中国风雨飘摇。2007年的中国春和景明。 80年前的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城打响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第一枪。如今,那永载史册的枪声虽已远去,但这个特殊的日子却成为永恒。 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漫漫黑夜 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发动南昌起义? 军事科学院军史专家徐占权认为,那是在白色恐怖笼罩的黑夜里,中国共产党人发出的血与火的宣言。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一年多时间里,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者超过30万人,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遭到严重摧残。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为挽救革命,中共中央经过充分酝酿,决定在南昌举行暴动。 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回忆:血雨腥风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枪声点燃奔向黎明的火把 80年前,南昌城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1927年7月27日,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前敌委员会。7月28日,时任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的贺龙被任命为起义军总指挥。 然而,起义时间却由于共产国际代表和张国焘的阻挠一推再推,从原定的7月28日一直推至8月1日凌晨4时。7月31日,贺龙、叶挺共同签署作战命令。起义军口令为“河山统一”,识别标志为“领系红领带,膀扎白毛巾”、“在马灯和手电筒上贴红十字”。 31日晚,一个紧急情况再次改写了历史。由于一名副营长投敌告密,前委当即决定:起义时间提前至8月1日凌晨2时。 枪声惊醒了夜幕下的南昌城。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2万多起义部队,按照预定部署向驻守南昌的敌军发起猛烈进攻,4小时后战斗取得了胜利。 一夜枪声,为古老的南昌城送来一个崭新的黎明;一夜枪声,为中国革命开创出崭新的纪元。由此,中国劳苦大众有了一支为自己求解放、谋幸福的军队。 南昌起义6天后,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作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起义军崛起为民族的脊梁 南昌起义的枪声,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派,大批部队开始对起义军“猛进追剿”。1927年8月3日,起义军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1928年4月,经过艰苦转战的队伍在朱德、陈毅率领下,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为改写中国命运、建立红色政权的脊梁。 这支起义时达2万余人、只有数百人留下名字的队伍,走出了共和国6位元帅、4位大将;来自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30余名女学员,成为人民军队第一批女兵;后来成为著名记者、人民日报社社长的范长江,也是起义军中的一员…… 1957年,《解放军报》发表纪念建军30周年的连环画《八一起义》,说明稿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撰写,并经周恩来、朱德、贺龙、陈毅等审定。文稿最后一部分周恩来亲自修改为:起义军四月在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部队会师。这一历史性的会师在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亲自领导下,奠定了中国武装革命的基础,抚育了第一支真正能代表人民的军队――工农红军,就是今天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从起义之城到和平之城 5月的南昌山青水绿。循着当年的作战路线,记者一路寻访起义军留下的足迹。 为迎接建军80周年,位于中山路180号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正闭馆整修。80年前的这里曾是起义总指挥部。 子固路165号,贺龙指挥部旧址。高高的砖墙上依然残存着当年的弹洞,参观者轻声念着墙上写的一首童谣:“贺龙本是一条龙,腾云驾雾一阵风。敌人见他吓破胆,人民见他乐无穷。” 在这座起义旧址密布的城市里,有个以“八一”命名的广场。当年军旗飘扬的天空,如今孩子们放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广场周围,矗立着浓缩军史的8座浮雕,静静守护着人们祥和的幸福生活。 走出金戈铁马的历史硝烟,走进繁花似锦的时代春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立的新中国,春华秋实,国泰民安。
Knowledge Graph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