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and Religion >Figures
Han Ying
Han Ying (c. 200— 130 BC), was a famous thinker and scholar of Western Han Dynasty. Han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Mencius' thoughts, and advocated that rulers should learn from the ancient emperors, implement austerity, prioritize the people, educate the people about etiquette and laws, and satisfy people’s needs. Han was famous for his research on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Book of Changes and he has published many works, such as Han’s Poetry, etc.
Text Recommended
中国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韩婴传

韩婴,约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涿郡鄚人(今河北任丘市人),西汉文、景、武三帝时为官,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官至常山太傅,后人又称他韩太傅。韩婴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学者,他讲学授徒写成很多著作,其中有《韩故》、《韩诗内传》、《韩诗外传》、《韩说》等。韩婴讲授、注释《内经》有许多独到之处,世称"韩诗",与辕固生的"齐诗"、申培的"鲁诗"并称"三家诗"。韩婴还对《易经》很有研究,做过很多注释,著有《周易传韩氏三篇》,但未能流传于世。 韩婴生活的年代,正是西汉王朝刚刚建立不久。当时,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造成我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方面的空前窒息。西汉统治者总结秦速亡的经验教训,比较注重倡导思想解放、言论自由。儒家逐渐活跃起来,他们以秦的速亡为借鉴,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大力宣扬,并屡屡向皇帝上书言治乱之道,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重视。所以,在汉初的博士官中,有很大一批是儒生,韩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儒生之一,他曾就任西汉的文、景、武三朝。文帝时为博士,在社会上很有名望,在思想上对皇帝有直接影响。汉景帝时,韩婴迁升为常山王太傅,故世人又称他为“韩太傅”。汉武帝时,几次召举贤良方正,策问古今治世之道。韩婴曾和儒家代表董仲舒在武帝面前进行过一次辩论。史称“其人精悍,处事分明,仲舒不能难也。”(《汉书·韩婴传》) 在《韩诗外传》中有这么个小故事:当孔子率徒离开鲁国南游到楚国的阿谷地方时,见到一位女子正在河边洗衣服。孔子忽然想起了《诗经》里“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两句诗。为了印证诗句,他让子贡三次去引诱洗衣女,都被拒绝了。由此可证《诗经》所述不罔。 这本《韩诗外传》的作者,就是韩婴。韩婴在学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对《诗经》注释。“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从而,自创“韩诗”一家,与辕固生的“齐诗”,申培公的“鲁诗”被后人并称为“三家诗”,同属今文诗学。 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对韩婴注释、传授《诗经》的贡献也有很高评价。他说自汉武帝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韩婴所注《韩诗》,多引古事古语,虽然每条都征引《诗经》原句,但主要不是对这些句子进行字面上的解释,而是用以与古事相印证,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宣扬儒家思想。这一点,与“齐诗”、“鲁诗”有很大不同。 《韩诗》在西汉时期流传较广。韩婴传授淮南贲生、河内赵子;赵子传授同郡人蔡义;蔡传食子公、王吉;食子传泰山栗丰;吉传淄川长孙顺。于是《韩诗》又有王,食、长孙之学。再以后,栗丰、长孙又分别传授山阴张就和东海发福。另外,朝廷曾下诏书专门征求能传授《韩诗》的人。蔡义就是应召入宫向昭帝刘弗陵传授《韩诗》,后来官至丞相(《汉书·赵子传》)。因此,《韩诗》在当时“徒众犹盛”,及于淮南、河内、泰山、淄川、山阴、东海等郡国。 韩婴注释、传授《韩诗》写了很多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韩诗内传》四卷、《韩诗外传》六卷、《韩政》十六卷、《韩说》四十一卷。可惜这些著作到魏晋之时,大都失传,只有《韩诗外传》留世。后来随着韩婴著作的亡佚,《韩诗》也失传了。到清代,赵怀玉收集《韩诗内传》佚文,附于《韩诗外传》之后。陈乔枞也辑有《韩诗遗说考》,这些作品都成为今天研究汉代韵文诗学的重要资料。 韩婴不仅在注释、传授《诗经》、首创《韩诗》方面有重要贡献,而且对《易经》也很有研究,做过很多注释,并著有《周易传韩氏二篇》。因当时燕、赵一带盛传《诗经》,人们学“诗”成风,对韩婴所注《易经》学者甚少,只是传给本家子弟。遗憾的是,韩婴的“易经”著作由于战乱未能保存使之流传后世,但是作为一代著名学者,他的历史作用是不会因此而磨灭的。

韩婴:来自西汉的文学之声

束发长冠、直裾及地、玉树临风、气宇轩昂,是西汉“韩诗学”开创者——韩婴的速描小像。 他饱学经典、著书立说,有《韩故》三十六卷、《韩内传》四卷、《韩外传》六卷、《韩说》四十一卷,韩氏《易传》二篇。可惜到魏晋之时大都失传,只有《韩诗外传》留世。 他在学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对《诗经》的传扬,“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 韩婴所注《韩诗》,主要是借《诗》发挥他的政治思想主张,多述孔子轶闻、诸子杂说和春秋故事。当时“徒众犹盛”,及于淮南、河内、泰山、淄川、山阴、东海等郡国。 他对《易经》很有研究,创立了韩氏易学。《汉书·韩婴传》载:“……韩生亦以易授人,推易义而为之传。燕赵间好诗故其易微,唯韩氏自传之。” 他曾和西汉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在武帝面前分庭抗礼,表现了其学术上的智慧和勇气。 资料显示: 韩婴,约前200年-前130年,燕(今河北固安)人。 韩婴,又称“韩生”,是西汉初年的博士,燕(郡治在今北京市)人。 韩婴(前200—前130年),西汉名儒,著名学者。涿郡鄚(今河北任丘)人。 史料之准误暂且不表,即使韩婴不是固安人,也是固安人的近邻,其文化精髓同样照耀固安,属于廊坊财富。 盛世谱华章 开创韩诗学 韩婴曾就任文、景、武三朝,历经“文景之治”,属盛世文人。汉文帝时任博士(博士当时是官职,初见于战国,秦继之),掌古今史事待问及书记典守。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太傅,世称韩太傅。武帝即位,招为贤良文学之士,传授《诗经》。 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专掌经学传授,以今文经学为朝廷推广的主要流派。韩婴是西汉著名的今文经学家,尤以诗经研究见长,世称“韩诗”,与辕固生的“齐诗”、申培公的“鲁诗”并称“三家诗”。 韩诗学位在中央,独树一帜,影响极大。韩婴学识渊博,著作甚丰,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韩故》三十六卷、《韩内传》四卷、《韩外传》六卷、《韩说》四十一卷,韩氏《易传》二篇。可惜这些著作到魏晋之时,大都失传,只有《韩诗外传》留世。 《韩诗外传》具有显著的今文经学色彩,通经致用的特点相当突出。“今文经”与“古文经”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经典若是用战国古字写的,就是古文经,用隶书写的就是今文经。“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不但是指所持底本字体的不同,更主要的是对于经典内容阐释方面的差异。古文经学多把六经当成信史,讲文字训诂,留意典章制度,注重历史事实,具有浓厚的实证色彩。而今文经学的特点是关注现实政治,致力于发掘、发挥经文背后的微言大义。 《韩诗外传》上承孔门《诗》学,又发扬光大之。以事说《诗》也是完全符合孔子的知识传播理念的,韩婴在书中大量使用了荀子的话语。不仅韩婴的诗学来自孔子的传统,就是燕学中的诗学也可作如是观。在这里不是要提升燕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去和齐鲁之学相争,但忽略了燕学,传统文化将有失丰满。 引《诗》以证事 扬孔孟之道 《韩诗外传》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既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而是实际运用《诗经》的示范性著作。 从《韩诗外传》可以看出,作者韩婴学识渊博。《韩诗外传》尽管名义上依附于《诗经》,但它使用的材料却来自几个哲学学派的著述并加以折衷。《荀子》是最常用的来源,不过《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以及《晏子春秋》、《老子》、《孟子》也都被使用过。道德说教为其主要基调,但也有一些趣闻轶事。《韩诗外传》与其说是一部创作,不如说是一部编作。《韩诗外传》作为一个源头,可能启发了为了不同目的而编纂成的其他摘录性的选集,如其他汉代著作《说苑》、《新序》、《列女传》等。 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对韩婴注释、传授《诗经》的贡献有很高评价,他说:自汉武帝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 韩婴所注《韩诗》,主要是借《诗》发挥他的政治或思想主张,所以多述孔子轶闻、诸子杂说和春秋故事,引《诗》以证事,并非述事以明《诗》。在汉代,《韩诗》即以《内传》、《外传》著称。《史记·儒林传》说:“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而《汉书·艺文志》则认为韩婴作《诗》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褒贬不同,但都说明《韩诗》著力于传,用《诗经》的文字与古事相印证,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宣扬儒家思想。这一点,与“齐诗”、“鲁诗”有很大不同。 《韩诗》中记载的许多故事,至今仍被世人所津津乐道,如《韩诗外传•卷九》中记载的孟母教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播易经之种 百年后参天 韩婴不仅在注释、传授《诗经》、首创《韩诗》方面有重要贡献,而且是一位易学家,对《易经》也很有研究,做过很多注释,易学流派中的韩氏易学派即为韩婴所创立。 当时,孔子把《易经》的学问传给了鲁国的商瞿子木,子木又把学问传给了鲁国的桥庇,桥庇把这个学问传出了鲁国,他传给了江东的子弓,子弓接着把学问传给了燕国子家,子家把学问传给了子乘,子乘传给了田何,田何传给了韩婴。以上我们看到,韩婴智商极高,他学知识不是机械的学,而是学以致用,自己消化吸收,然后加以发挥。韩婴曾传授《易经》于燕赵之地,并推求《易经》意旨作韩氏《易传》。然而,燕赵地方的人喜好《诗经》,易经在这里遭遇了水土不服。 汉宣帝时,韩婴的后人韩生以研习祖传《易传》闻名,当时的司隶校尉盖宽饶原向孟喜学《易经》,后改投韩生学习韩氏易学。 韩氏易学派对《易经》经文有自己的见解。例如“谦”,韩氏易学派认为,德行宽容并能用谦恭的态度持守它,可以发达;土地广大并能用节俭的办法持守它,可以安宁;位尊禄富却能用卑下的态度持守它,可以更富贵;兵强势众却能用畏危的态度持守它,才能取胜;聪明智慧却能以大愚的态度待守它,方是真正的聪明;博闻强记却能以识冗浅陋的态度持守它,才是真正的有学问。这六项,都是“谦德”的表现,所以,《易经》说“谦亨,君子有终吉”。尊贵为天子,财富满四海,但是德行却不谦,终于因此身败国亡的人,如桀、纣便是。  蒙学之经典 修身之必读    后人当尊韩婴为师,因为他传道、授业、解惑。《韩诗外传》中很多故事是写给学《诗经》的人看的,以满足他们修身、议论的需要。或许正因如此,其在行文上颇注意语言艺术,甚至吸取了《庄子》中寓言故事笔法。如卷一第三章所记孔子、子贡与浣女的故事,非常完整,故事情节的发展富有戏剧性,生动有趣,可读性强。为了使所引的事例能充分说明《诗》句的意义,韩婴还有意识地对流传于世的历史故事等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加工,以便紧扣说《诗》之旨。 摘选两则故事飨读者: 螳螂捕蝉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寓意: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田子为相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寓意: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孝。

Knowledge Graph
Examples

1 Han Ying was one of the Confucian representatives who constructed his own thoughts of Tian-Ren by inheriting from Confucian classics.

2 Han Ying inherits much from Taoism, further applying the thought of way of Heaven to the political arena of the society.

3 Han Ying inherits much from Taoism, further applying the thought of way of Heaven to the political arena of the society.

4 Han Ying inherits much from Taoism, further applying the thought of way of Heaven to the political arena of the society.

5 Han Ying was one of the Confucian representatives who constructed his own thoughts of Tian-Ren by inheriting from Confucian classics.

6 Han Ying inherits much from Taoism, further applying the thought of way of Heaven to the political arena of the society.

7 Han Ying inherits much from Taoism, further applying the thought of way of Heaven to the political arena of the society.

8 Han Ying was one of the Confucian representatives who constructed his own thoughts of Tian-Ren by inheriting from Confucian classics.

9 Han Ying was one of the Confucian representatives who constructed his own thoughts of Tian-Ren by inheriting from Confucian classics.

10 Han Ying was one of the Confucian representatives who constructed his own thoughts of Tian-Ren by inheriting from Confucian clas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