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itary and National Defence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The PLA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The PLA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is an institute of higher learning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LA Air Force. As one of five universities of the PLA, it has a special focus on engineering, while also offering programs in military science, liberal arts, management, science and law.
Text Recommended
探寻空军工程大学微信公众号“印象空工大”的发展之路

阅读书籍,能找到更好的自己;阅读“印象空工大”微信公众号,能找到独具魅力的空军工程大学。 “印象空工大”是由该校学员“铁翼工作室”负责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它用学员的视角和语言来讲述军校生活,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受启发。从起步时寥寥无几的订阅量到如今教员、学员和家长几乎人人关注,“印象空工大”在校园里刮起了一股新媒体的青春旋风。 “祖国那么大,我愿去驻守”——这里有军校生的诗和远方 “青年官兵越来越亲近网络、依赖网络,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无视这一现实,搞‘鸵鸟政策’,就会丢失阵地。”去年年初,该校党委作出决定:创办“印象空工大”微信公众号,成立“铁翼工作室”,由学员自创、自办、自主运营。 2015年4月12日,“印象空工大”微信公众号展开初生的翅膀:第一期作品《血性空工大》正式推出。 当“群发”键第一次被按下,发送成功的窗口弹出,“铁翼工作室”的学员们既兴奋又紧张。效果到底会怎样?每个人心里都没底。 “这里骄阳似火,我们苦练望沙场;这里冷月如钩,我们勤学待烽火。未来战争的集结号将在这里吹响,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请看,镌刻在空工大校园里的图集。”清新的文字加上一幅幅火热的军校生活影像,在学员的朋友圈中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像涟漪一样扩散开。 “空工大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了!”“那是我们队的照片!”“那是我娃的学校!”学员和家长的激情被点燃了。这个刚刚问世的微信公众号在校园内外很快走红。 作为空军院校最先推出的微信公众号,从策划约稿、内容编辑到版面设计,每天的工作都不轻松,挑战一个接着一个,但初次试水新媒体的学员们没有退缩。 “这里虽然没有全能的个人,但我们组合在一起,就要当最强战队。”担任“印象空工大”主编的学员赵超说。活跃在校园各个角落的新闻骨干、善于发现美捕捉美的学员摄影师、化腐朽为神奇的PS高手、让每一帧画面都做到精致的视频剪辑员……“印象空工大”推出后,校园里的众多网络“达人”就逐渐汇聚在一起,大家主动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像海绵挤水一样挤出来,彼此只有一个心愿:把属于学员自己的“小喇叭”办好。 深夜,主创人员围坐在一起,策划毕业季稿件。“让严肃的话题诗意点吧,因为我们还有诗和远方。”反复讨论之后大家决定,用充满青春朝气的诗歌,表达空工大学子的赤子之情:“纵使寒风凛冽,春夏飞雪,冰封千里,仍有高山雪莲绽开云端……”文中的那句“祖国那么大,我愿去驻守”,更是激起了广大毕业学员的共鸣,迅速成为军校毕业季的“流行语”。 军校学员的青春也浪漫——多彩创意“引爆”魅力校园 在经历了最初的快速涨粉后,“印象空工大”也进入了“瓶颈期”,不时有人取消关注。 编辑们并非不用心,一期内容常常反反复复修改十几次,为了完成原创作品,不时需要加班。问题到底出在哪? 一场“头脑风暴”在“铁翼工作室”刮起。面对低谷,大家开诚布公查找原因。一番讨论之后,核心问题被锁定为缺乏创意。互联网时代,最缺的是创意,最难的也是创意。如果没有持续的创新活力,新媒体就会变成老面孔。 道理越辩越明,创意越碰越多。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反复衡量后,《再不炫,我们就毕业了!》成为“印象空工大”沉寂一段时间后的又一重磅作品。 当时,地方高校许多造型独特、角度新颖的毕业照走红网络,再晒毕业照,已毫无新意可言。“印象空工大”的编辑们决定另辟蹊径,从大四学员组织的毕业“草地派对”入手。 所谓“草地派对”,就是与驻地多所地方高校联合组织的毕业季晚会。凭着激情飞扬的文案和活力四射的现场照片,“印象空工大”的“草地派对”策划在毕业季众多网络作品中杀出重围,赢得了大量关注和转发。网友“清风”留言说:“想不到军校学员的毕业季也能这么精彩!” 有另辟蹊径,也有紧跟时尚。电影《小王子》热映期间,“印象空工大”的编辑们“借风出海”,推出了《让小王子给你再次爱上空工大的理由》。“我还太年轻,甚至不懂得怎样去爱她,我的空工大……”这一创意将军校生活巧妙融合到电影经典桥段中,迅速“引爆”校园。网友“蒲公英”评论说:“军校学员的青春也浪漫,点赞!” 作品接地气、策划有朝气,“印象空工大”逐渐成为该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都别拼毕业照了,来看看手绘空工大吧》《空工大男子汉变形记》《你们九月军训,我们给你正能量》等作品,一次次在网友的朋友圈中“刷屏”。 3天增粉近3000人——“空军蓝”成“吸粉利器” 空工大人首先是空军人。在“印象空工大”编辑们的眼里,这身“空军蓝”是“吸粉利器”,每次推送有关空军最新发展的内容,都能吸引众多网友的目光。 “‘双十一’别只盯着铺天盖地的电商广告了,它可是咱们空军的成立纪念日!”去年11月11日前夕,“铁翼工作室”十分忙碌,编辑们分工协作,把人民空军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事件一一整理出来,用新媒体手段再加工。“一面空军旗帜、一对空军卡通形象、一张空军标志、一首空军军歌……”《11•11,空军的N个一》让人一下能记得住、传得开。 趁热打铁,“印象空工大”连续三天推出该校阅兵系列作品《一身戎装,空工大学员阅兵场尽显男儿本色》《速速围观!你想要的空工大阅兵视频来了》《阅兵式上的“一号方阵”》。3天里“印象空工大”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净增近3000人。一位网友留言说:“真帅!我也想成为空军的一员!” “我是1978年首批从地方考入空工大的学员,毕业近40年了,从微信上看到母校,真是感慨万千啊。”这是网友“瓦尔特”的留言。空工大作为空军干部的摇篮,空军近70%的地面生长干部从这里毕业。“印象空工大”让分散在天南地北的空工大人在网络空间重聚。《用老照片讲述曾经的空工大故事》等稿件,勾起了无数空工大人的回忆。透过沧桑的老校门、老建筑,战友们找回了自己的青春记忆。 有温暖,有情怀,有回忆,有感动,也有青春的激情。上周,“印象空工大”发布微信文章《下一个新锐就是你——空工大2016年招生计划出炉啦》,活泼的文风加逗趣的表情包搭配,让单调的招生计划有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一位网友感慨道:“笑着读完的招生计划,也是醉了!就冲这份青春气,空工大,我来定了!” (《解放军报》2016年05月27日 11版) 责任编辑:胡光曲

访西安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教授何立明

何立明,1959年出生,盖北镇人,1976年谢塘中学毕业。现为西安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空军级专家,总装某发动机专项计划专家组成员,中国航空学会燃烧与传热传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空军地勤兵成长为航空专家 1976年从谢塘中学毕业后,何立明就回家务农,并在1977年底通过体检,1978年3月和其他137位上虞人一起去北空当兵。“当时我们有18个人是做地勤的,其余120人做后勤,也因此与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何立明告诉记者,进入部队后,他先参加了7个多月的地勤培训,1981年4月被提干,开始从事机械师工作。 1981年,何立明参加了第一次全军统考,考上了空军工程学院,上了四年本科,是学校的优等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1997年分别获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带第一个硕士生,2001年带第一批博士生。 2000年9月,何立明刚刚从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就收到了一份邀请函,高薪邀请他到一所地方高校去当学科带头人。当时,何立明的爱人就在那所大学工作,家里住房很紧张,如果答应了聘请,无论对解决两地分居问题、住房问题,还是对他个人以后的发展都十分有利。然而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返回了空军工程学院。他说:“在地方读博士、进博士后流动站的7年时间,虽然科研成果好几项,论文一大堆,但我不能为了个人利益放弃国防这一神圣使命。” 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团队的努力 这些年,何立明主要从事“等离子体点火与助燃技术”、“燃烧室新型室壁结构及冷却技术”、“脉冲爆震发动机关键技术”等研究,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科研成果获军队(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有80多篇论文被SCI、EI收录,主编公开出版教材5部。他还是《推进技术》、《实验流体力学》、《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学术期刊编委,《航空学报》等国内外刊物的审稿专家。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2002年以来,何立明和他的团队一起,在国内开始了发动机尾喷口等离子体红外隐身技术以及备受关注的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技术研究,为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5月12日,我国首个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实验室也在空军工程大学挂牌成立。 这些年,何立明和他的团队以等离子体动力学、燃烧学和飞机推进系统原理为理论基础,围绕提高航空发动机动力装置燃烧室的点火可靠性,扩大稳定燃烧范围,开展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技术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国家重点学科“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的建设和发展。《飞机推进系统原理》课程还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采访中,何立明一再强调,所有的成绩都是团队、学生一起努力获得的,这些年最让他觉得满足的就是在促进了相关领域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人才,为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后备力量。 乡音乡情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什么都可以改变,但乡音、乡情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何立明说,他虽然长期在西安发展,但一直心系故乡,时刻关心家乡建设,每每在报纸、网络等媒体上看到家乡的报道,都会让他感到特别亲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何立明是盖北山海村(现属兴海村)人,每年寒暑假,他都会从千里外赶往老家,看望父老乡亲,感受村里熟悉的一草一木,品尝“声名在外”的野藤葡萄。19岁就离开父母离开老家,除了看望亲人这个目的外,还有就是回味那剪也剪不断的乡音乡情。 何立明说,每次回到家乡,普通话会从潜意识里让位于乡音,那是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无论身在何处,都无法改变的声音和腔调,是移植到自己骨子里、去不了、甩不掉的东西。 结合这么多年的求学、工作经验,何立明希望家乡的学子不要一味追求轰轰烈烈,要从小树立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实现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Knowledge 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