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itary and National Defence >Battles, Incidents and Conflicts
Hainan Campaign
The Hainan Campaign was the last major battle in the Chinese Civil War and occurred in Hainan Island and Guangdong from March to May in 1950. After the liberation of Guangzhou, the Kuomintang army refused to surrender and retreated to Hainan.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crossed the Qiongzhou Strait on April 16th, 1950 and liberated the whole Hainan Island on May 1st, 1950.
Text Recommended
8旬老兵回老部队参观感叹变化大 曾参加解放海南岛战斗

67年前,他离开自己的家乡,从军报国,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参加了解放海南岛战斗;转业后,分配到祖国西北,为我国核事业默默地做着贡献。“我想回部队看看,回我曾经战斗过、工作过的地方走走,再不去估计没机会了。” 4月16日,86岁的退伍老兵陈云章,在转业离开部队多年后,和儿孙一起走进海南省军区某部。触摸尘封的记忆,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一圆“回家梦”。      今年86岁的陈云章是山东蒙阴人,1949年6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他先后参加过粤桂边战役、解放海南岛等战斗,还立过三次小功,一次大功。海南解放后,陈老随部队驻守海南,先后担任战士、学员、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组织干事等职务。1965年,陈云章转业离开部队到西宁参加工作,这一去就是51年。    陈老所在的单位当时是保密性质,不能随便与外界联系。多年戎马生活却早已深深烙印进陈云章的心头,他无时不怀念着那些一起战斗过的战友。1982年退休后,由于客观原因,他一直没有再回海南。“我想回部队看看,回我曾经战斗过、工作过的地方走走。再不去估计没机会了。”今年86岁的陈云章面对儿孙说起自己的心愿。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在儿子陈玉生、儿媳常淑文和孙子陈坤的陪伴下,踏上了“回家”之旅。陈玉生告诉笔者:“为了圆老爷子这个梦想,我们全家把假攒到了一起休。”据了解因为老人身体不宜坐飞机,他们是乘火车一路南下到海南。当火车开进渡船横渡琼州海峡时,老人感慨道:“时代发展不一样了,我们当年是乘着黑夜坐木帆船渡海的。” “我记得我们的驻地叫‘那大’。”到了海口,由于人生地不熟,老人一家租了辆专车,根据老人的回忆寻找当年的部队。“我回来了,我早就盼着这一天了。”4月16日站在海南省军区某部大门前,陈云章老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家里变化真大,越来越美,越来越好了。”“当年我们住的是日本人的营房,学习室都是自己搭建的茅草屋。我都认不出来了。”走在曾经奋战过的军营里,陈云章没有一丝疲惫感,精神依然抖擞。    老人一家在部队领导陪同下参观了官兵宿舍、文化活动中心、生产基地等场所,陈云章在营区里,左看看、右瞧瞧,搜寻着对当年峥嵘岁月的点滴记忆。可是眼前的一切对他来说又是那么陌生。走进团史馆时,老人的表情时而凝重,时而深沉。看到一面面鲜红的锦旗,陈云章仿佛又都回到了难忘的战斗岁月,他忍不住对着儿孙讲述自己当年的战斗经历,讲述每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睹物思情。当看到团史馆有一段介绍“皇宁战斗”时,老人低下身子凝视了很久。压抑已久的悲伤终于迸发出来,眼泪从脸上滚落下来。陈章云介绍:“我的班长,就是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65年前,解放海南岛战役的最后一战在就是在这打响。这一战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布了海南岛胜利解放!指战员个个英勇奋战,前仆后继,冲越礁石荆棘、高墙深堑,用鲜血染红了明碉暗堡和海港军舰。”老人时不时说起当年参战时的场景,让在场的每一位都深有感触。    当听说“娘家”近年来先后获得十一五’期间全军部队装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时,陈云章由衷地感慨:“战争年代,浴血奋战、铁流万里、百炼成钢,谱写革命英雄赞歌;和平年代,听党指挥、抢险救灾、保卫海防,尽显军民鱼水情深。在新的历史时期,祝愿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团队继续视人民为父母、把海南当故乡,继承革命先烈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传统,继续为人民的幸福安康生活保驾护航!”“从小就听爷爷讲述他当兵打仗的故事,这次亲眼随爷爷来到他战斗过的地方,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拉着爷爷的手,看着爷爷满脸的皱纹,孙子陈坤对先辈们的崇敬之情更加浓郁。

解放军白沙门战役以寡敌众 打响解放海南岛最惨烈一战

65年前,解放军43军127师渡海加强团的一支护航部队,在战斗中因为迷失方向而与大部队失散,误在白沙门登陆,被国民党守军发现后团团包围。经两昼夜激战终以劣势兵力击毙敌军近千人后,大部分壮烈牺牲。这场战斗让敌人被迫调整军力部署,从而为解放大军横渡海峡创造了更多便利条件。   放眼环望,海口高楼林立、生态宜人,南渡江滚滚北去,琼州海峡一碧如洗,正是河清海晏,大好江山。   误打误撞直插敌人心脏   杨占山老人今年85岁,黑龙江双城人,16岁他就参加解放军,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两条腿一路迈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几天前,老人在他家中,一遍遍讲述自己从战友口中听到的白沙门登陆战的英勇历史。   3月31日夜,127师加强团3733名官兵乘88艘木帆船自雷州半岛博赊港启航,为大军登陆做最后一次潜渡。   为掩护大部队登陆,379团3营8连、9连和机枪连乘6艘护航船只在与敌军舰艇作战中,打得非常英勇,为了追赶逃跑的敌舰,越打越远,因风向、潮流所致,迷失方向,于4月1日凌晨误登海口附近的白沙门岛。当时在船上的3营副营长王金昌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船只靠近白沙门岛海面,消灭了国民党军一个排,抓住几名俘虏,经过审讯后,才知道登上的是白沙门岛。   “直到1988年海南建省时,海口白沙门一带海岸还是滩涂遍布。”时任383团127师排长的冯金亮解放后居住在海南岛,对海口十分熟悉。他记得,几经变迁,如今白沙门已成为海甸岛的一部分,周围高楼林立。几座大桥将海甸岛与海口市区连为一体,早已不是过去模样。   展开地图,可以发现这个小岛正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插当时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带——敌海南军政首脑机关所在地海口,距市区仅5公里。   “这次出其不意的登陆,让敌人大为震惊。”冯金亮说,他们以为解放军有截断琼文公路、海榆公路,攻打海口之势,海口的敌人陷入一片惊慌和混乱之中。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急令驻灵山的机动部队暂编13师37团前来增援,而他本人则乘汽车逃往文昌。   登陆部队判明小岛的情况后,觉得形势非常严峻。随3营渡海的379团政治处组织股长秦道生和3营副营长王金昌、3营副教导员葛尹元组成临时指挥部,并迅速绕小岛察看一遍地形,划分了作战区域,命令部队进入阵地,准备迎击敌人的进攻。   而因为害怕我军以此作为进攻海口的跳板,此时敌人已准备对白沙门岛进行五面立体围攻。   以寡敌众展现强大战力   今天,走进海口第二大公园白沙门公园,树木郁郁葱葱,各色建筑错落有致。而冯金亮记得,65年前这里还几乎是“不毛之地”。   从地形地貌上看,小岛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岛上无突出的地形地物,无树木丛林,无居民,到处是茫茫白沙。   “这里从军事上讲是一块绝地,在此登陆前进后退都十分困难。”冯金亮说,敌人把这里作为监视海面的前哨阵地,绝没想到解放军会在此登陆,因此仅驻扎了一个排的兵力。   在获悉白沙门失守后,国民党守军开始疯狂反扑。敌人很快调来3个团,从东、南、西三面包围小岛,进行炮击;海上开来10艘兵舰,截断我军退路;空中经常有四五架飞机,轮番轰炸、扫射。敌人的炮弹像下雨一样落在小岛上,爆炸声响成一片,小岛变成了战火炼狱。   敌人步兵在炮火掩护下,乘坐小艇向白沙门岛发起了一次次进攻。勇士们从沙土里钻出来瞄准,伤员们也拿起武器顽强反击,敌人一片片倒下去。战士们没有弹药补充,就从被打倒在阵地前的敌人身上搜集;没有饭吃,就嚼生米;没有水喝,就吸吮野草汁。在不到1天时间里,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几十次冲锋,我军也伤亡过半。   直至当天深夜,临时指挥部认为继续登陆海口已无望,再困守白沙门没有必要了,决定抢船突围。   但经过殊死搏斗抢来的小船坐不下太多人,大家谁也不肯先走。负责统一指挥的秦道生命令已负伤的8连连长冯开珠率重伤员撤离:“你们回去向党报告,我们没有玷污共产党员和人民解放军的光荣称号,我们一定要坚持战斗到底!”   留在白沙门的解放军翌日又血战一整天,直到4月2日深夜,敌人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才攻上白沙门。弹尽粮绝并且大多身负重伤的解放军战士,在秦道生率领下,毁掉所有武器,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这是一场兵力悬殊的战斗。”冯金亮分析说,我军总共才数百人,而敌军至少四五千人,更何况敌军装备远超我军,且我军没有后续支援。但最后战果却换来了毙敌近千人的辉煌战绩,“这充分体现了我军的强大战斗力!”   壮烈牺牲劈开光明前路   如今,白沙门公园有一座塑像,3位解放军战士携手并肩,在没过膝盖的海浪中奋勇前行。65年前他们在白沙门的牺牲已成英勇传说——   战后发现,只有两批战士幸存。一批是8连部分战士抢到船只,穿过敌军封锁线返回海北;另一支是训练排长曹金城带领不到10名战士乘坐小舢板,被海水冲到距白沙门岛2公里处的一个小沙洲上,最终在琼崖纵队的接应下抵达解放区。   新华社四野总分社记者常工在《追记壮烈的白沙门小岛之战》报道中写道:“敌人在岛上一无所获。遗弃在岛上的枪支武器已被勇士们一齐毁坏。勇士们为人民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军事作家杨迪在《创造渡海作战的奇迹》中评价说:“他们给敌人造成了很大错觉,敌人错误地判断我军要直接登陆海口市。因此,迅速调集62军一个主力师和海、空军主力集中攻击我军这2个连队。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敌人对我渡海部队主力登陆地段的注意力与防御力量,使我127师加强团主力,没有遭到敌人很强的抵抗即登陆成功,而且伤亡较小。这两个连队所起的巨大作用与贡献是我们事先完全没有意料到的。”   烈士的牺牲,还为海口市民带来了黎明的希冀。在枪炮声停息后的4月3日,琼崖地下学联组织部分群众,前往白沙门一带寻找可能失散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以到海边游泳为名,在海滩、灌木丛、小岗处寻找,在有可能掩藏的地方,放下馒头、饭团等食物,希望这样或许能帮助失散的战士坚持下去。   127师老战士于振瀛后来在《吊白沙门岛殉难烈士歌》中写道:“椰风舞袖拭丽日,胶雨滴泪洗长空;忽闻琼崖花似锦,回看天涯旗正红!”   仅仅21天后的4月23日,海口解放,让烈士含笑九泉。这场悲壮惨烈的战争,以一种悲壮的方式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如今,昔日烽烟战场,代之以一座通幽曲径、满目葱绿的白沙门生态公园。走进公园大门,两组“陶字雕塑”的年轮大圆分别位于两侧,四面墙上分别嵌入简要说明:“白沙门的由来”、“白沙门渡海之战”……只见成群野鸭嬉戏水上,摩天巨轮耸立的儿童游乐场里,旋转木马欢快歌唱,耳边回荡着孩童欢乐又天真的笑声……   白沙门渡海作战纪念广场   海旅集团于2009年在白沙门战斗遗址建立了渡海作战纪念广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2010年1月,渡海英雄纪念雕像正式落成。白沙门渡海作战纪念广场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海甸岛白沙门生态公园的北面,广场呈半圆形,在圆心处立有一座高三米的渡海英雄纪念雕像,3位解放军战士携手并肩,在没过膝盖的海浪中奋勇前行。   如今,白沙门渡海作战纪念广场已经成为白沙门生态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人们凭吊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每逢清明或七一等重大节假日,都有许多单位、团体自发到此献花、举办活动,瞻仰烈士。   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宣教处处长程小斌:解放海南岛最惨烈一战   1950年3月31日晚,我43军一个加强团在潜渡琼州海峡时,为了掩护主力顺利登陆,第127师379团3营8连、9连、机枪连与敌兵舰在海上周旋,700余名解放军战士与大部队脱离,误在白沙门岛登陆,在坚持与国民党守军三个团的兵力激战两天后,最终大部分壮烈牺牲。   这是一场兵力悬殊的战斗,也是解放海南岛最惨烈的一场战斗。我军总共才七百人,而敌军至少四五千人,而且装备远超我军,且我军孤立无援。但在敌我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我军毙敌近千人,创造了辉煌战绩。   此外,他们给敌人造成了很大错觉,让敌人错误地判断我军的登陆形势。由此就大大减轻了敌人对我渡海部队主力登陆地段的注意力与防御力量,使127师加强团主力,没有遭到敌人很强的抵抗即登陆成功。   白沙门岛烈士的壮举惊天动地,气贯长虹,吓破了敌人的肝胆。他们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和人民战士顶天立地的高尚情操。   永远缅怀勇士们   65年前,白沙门岛上发生的渡海之战,堪称千古绝唱。今天,在白沙门公园广场耸立着一座渡海英雄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历史与现实在此交错,让人不禁为英雄壮烈之举而扼腕,为今日美好生活而欣喜。作为新时期的革命接班人,我们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发奋图强,珍惜幸福生活,做一个有道德、知感恩的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Knowledge 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