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itary and National Defence >Books and Publications
Sun Bing’s Military Methods
Sun Bing’s Military Methods is one of the most notable works on military strategies in ancient China. It was written by Sun Bing and was first discovered during an archeological excavation in Linyi. Sun Bing adopted and built upon military strategies that preceded him while theoretically summarizing the actual battl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Sun Bing’s Military Methods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embodiment of ancient Taoism and military theories. It is also highly regarde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ilitary theory.
Text Recommended
山东"银雀山汉墓竹简":含"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1972年在山东临沂市银雀山两座汉墓中出土了大批竹简,这就是著名的“银雀山汉墓竹简”。    据统计,银雀山汉墓竹简共计有完整简、残简4942枚,此外还有数千残片。其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四篇佚名文和一篇残文,《晏子》十六章,《六韬》十四篇,《尉缭子》五篇,《孙膑兵法》十六篇,《守法守令十三篇》十篇,论政论兵之类五十篇,阴阳时令占候之类十二篇,其他(包括唐勒、定心固气、相狗方、作酱法等)十三篇,以及《元光元年历谱》等先秦古籍及古佚书。一般认为,这批竹简的字体属于早期隶书,写于公元前140年至前118年(西汉文景时期至武帝初期),是较早的写本。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哲学、古代兵法、历法、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六韬》、《尉缭子》、《晏子》等书,自唐宋以来就被疑为后人假托的伪书。此次发掘证实了以上书籍在西汉前期已经传世,并非后人假托的伪书。《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证实了《史记·孙武吴起列传》有关孙武仕吴,孙膑仕齐,各有兵法传世的记载。    《汉书·艺文志》著录《吴孙子》(即《孙子兵法》)和《齐孙子》(即《孙膑兵法》)。《隋书·经籍志》中《齐孙子》已不见于著录。唐宋以来认为《孙子兵法》是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粹”而成书的,或以为是后人伪托的,或以为世无孙武其人,兵法为孙膑所著。《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同时被发掘出来,使这个长期存在的疑问得到解决。    竹简作为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近代以来,临沂之外的湖南长沙、湖北荆州、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竹简串联起来形成“简牍”,与甲骨文、敦煌遗书、明清档案一同被列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目前简牍学也以惊人的速度形成了世界性学科,它从史学、考古、古文字学、文献学、书法等,多角度多领域,为中国历史文化学术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解读孙膑兵法:怎样才算是"知道"

无论做什么事,只有方法正确,才能成功。战争不仅是件极为复杂的事,而且是变化无常、诡谲迭出之事,战略方法不正确是不能取胜的。所以历代将帅都很重视《孙子兵法》的学习。    孙膑在其兵法《篡卒》篇中说:“恒胜有五:知道,胜。”又说,“恒不胜有五:不知道,不胜。”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知道者胜”的思想。    怎样才算是“知道”呢?    孙膑说:“先知胜不胜之谓知道。”这就是说,能在战略上,战前就有把握胜利的人叫知“道”。道是战争中的客观实际和战争规律。只有了解战时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遵从战争规律,作出正确的战略部署,才能战胜敌人。    公元前354年,魏伐赵,魏将庞涓围困了赵都邯郸。赵国危机,求救于齐国。    齐威王以田忌为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救赵。田忌欲率兵往邯郸,孙膑说:“解开杂乱的线团,当明其纠结所在,以手抽解之,而不能用拳去打击它;救斗者不参与打斗。”这是说不要直接到邯郸去参与赵魏两国的战争。接着说:“今魏围赵,魏国的精兵锐卒一定都到赵国去了,我们不如引兵直奔大梁(今开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魏必释赵而自救。”这是《孙子兵法》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战略方法。    田忌听孙膑之计,率军直奔大梁。魏惠王急调庞涓回国。围困数月刚攻下邯郸的庞涓来不及休整部队,便率疲惫之兵回国击齐军。    齐军在到达桂陵(今河南长垣县)时,田忌听孙膑之计分出齐军精锐埋伏于魏军的必经之路,大军仍奔大梁。庞涓迫于君命回军大梁,到达桂陵时突遭齐军伏兵袭击,奔大梁的齐军也回转齐击庞涓的疲惫之师,庞涓险些丧命,齐军大获全胜。    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之战。齐军伏兵于桂陵是“以逸待劳”,齐军“围魏”的救赵战略方法是正确的。    过了13年,魏又攻韩,韩国求救于齐,齐答应出兵,但行动迟缓。魏连克韩五城,又围困了韩国的都城,齐国才出兵。齐宣王以田忌为将,以孙膑为军师,直取魏都大梁。魏将庞涓听到齐军“直走大梁”的消息后立即率军离开韩国回大梁,到大梁时齐军已经撤兵西去。    孙膑对田忌说:“魏等三晋之兵素来凶悍勇猛而轻视齐军,齐兵号称怯战。善于指挥的人要因循敌人的错误认识而以利引导其犯更大的错误,因其错误而战胜敌人。”又说,“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军,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孙膑的战略方法是因循魏军认为齐兵怯战的认识,做出齐兵害怕魏兵而大量逃亡的假象,向魏军“示怯”,引导“趣利”的魏军追击“齐军”,从而分化魏军,最后把“百里而趣利”的魏军消灭。    庞涓追齐军到魏国东境后,大喜,说:“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庞涓果中孙膑的“示怯”之计,“乃弃其步兵,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追到齐国马陵时,庞军被早已埋伏在那里的齐军万弩射死,魏太子申被俘,齐军大胜。    孙膑因此名显天下,《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天下流传。    齐军之所以能够取胜,是因为孙膑的战略部署既建立在对魏军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又符合兵法。而庞涓之所以失败,是他不了解齐军,他自以为“我固知齐军怯”就是一个大错误,在这个错误认识下所采取的行动都是错误的,不然,魏军不会如此惨败。    只有认真学习兵法,做到“知道”,结合实战,掌握战争规律,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法,才能争取到战争的胜利。

Knowledge 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