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Encyclopedia
Yongle Encyclopedia
Yongle Encyclopedia (initially named Wen Xian Da Cheng) was compiled in the years of Yongle of the Ming Dynasty. It is a Chinese encyclopedia-type collection of literature and was compiled by Xie Jin, then grand secretary of the cabinet. As a collection of between seven and eight thousand books that date to ancient times, the book consists of 22,937 volumes (60 catalogue volumes), 11,095 booklets—and a total of roughly 0.37 billion words. Surviving copies number less than 800 volumes and are scattered worldwide. Under the "Encyclopedia" entry of the British Encyclopedia, this Ming Dynasty counterpart is called "the largest encyclopedia in world history".
Text Recommended
两岸携手重现 《永乐大典》历史原貌

我们曾考虑过很多选项,但最终认为重印《永乐大典》意义非凡。首先,《永乐大典》保存了中国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涵盖领域非常广,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永乐大典》收录了中国古代重要典籍8000种之多,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涉猎广泛,无所不包。很多已经失传的古书内容,都可以在《永乐大典》中探知一二。即便是现存的残卷,对中国古代的文学、医学、语言、地理等方面的记载也堪称丰富的宝藏。第二,《永乐大典》制作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完整的《永乐大典》单册,高50.3厘米,宽30厘米,开本宏大,极具威仪和气魄。书中文字全部以楷书写成,纤细精美,缮写工整,可以书法艺术来欣赏;书中插图精美,山川地形皆以白描手法绘制图形,形态逼真,精丽工致,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有史以来世界上罕见的珍品。第三,希望借两岸合作重印开创一个共同研究《永乐大典》的先例。几百年来,该书历经多次劫难与战乱,正本散落成谜,目前仅存世副抄本约300册,分藏于全球30多座博物馆中,约为原书的3%。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合作,给其他藏有《永乐大典》的博物馆提供借鉴,加快全球范围内《永乐大典》的合作研究,将更多珍贵的文献呈现在世人面前。

《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

那个应该找而没找的地方 “如果《永乐大典》正本还存世,永陵就是应该找而没找的地方。”1999年,首届明代帝王陵寝研讨会上,栾贵明就阐述了这个观点,顿时,全世界闹翻了天,甚至连国家文物局的人都找到栾贵明。“大家都很感兴趣,观点非常新颖。”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李德仲说。 我们现在可以见到一些残留的《永乐大典》,其开本如同城砖一般大小。栾贵明根据残留的《永乐大典》推算,全部《永乐大典》总体积达40立方米。它会在哪里? 面对一个困扰了世人几百年的谜团,应该从哪里着手呢?在栾贵明《永乐大典之谜——永乐大典索引·序》中,有这么一段话,“尽管天际封锁得异常严密,又有副本存在,水火之灾、流传丧失等种种烟雾,但事实是不可改变的。《永乐大典》正本,完整的一部大书,没有毁亡,更没有佚失。按照嘉靖本人的说法,它应该好端端地藏在‘他所’。‘他所’就是永陵的玄宫吧?这也就是那个该找而没有找过的地方啊!” 证据何在?栾贵明说一共有10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嘉靖死得蹊跷,正本消失得也非常蹊跷。“为了拨开迷雾,我们应加倍小心,抓住《永乐大典》正本最后一次出现前后的事件,最突出的是嘉靖皇帝的丧和葬。对于帝王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子嗣和丧葬两件事,子嗣的第一任务是主持父皇的丧葬,然后是营造自己的陵墓。对于嘉靖的丧葬,令人立刻想到了他自己几乎经营了一生的地下皇宫——永陵。永陵始建于嘉靖十五年,建成于嘉靖二十七年,历时12年。嘉靖曾11次到实地视察督工,还大规模地修葺了前七陵,加建气势恢宏的石牌坊等重要建筑。为此,当时的朝廷每月专用资金达二三十万两白银。永陵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一座,它的地宫规模超过定陵,还很可能在朱棣的长陵之上。嘉靖皇帝修建如此大规模的永陵,是否在环境上对珍藏《永乐大典》正本作了充分的考虑呢?” 栾贵明仔细研究了《明实录》,他发现,《永乐大典》重录完成与嘉靖帝的丧葬大体是同时。嘉靖帝于1566年12月驾崩,1567年3月葬入永陵。也就是说,嘉靖帝死亡距下葬,有三个月时间。而到了4月15日,继位的隆庆帝才赏赐《永乐大典》重录人员。“重录究竟完成在何时呢,史无明载。而这正是谜点。” 如果现代人要运完全部的《永乐大典》,要运满4卡车才行。而在明代,并没有现在的发达交通工具,他们只能靠马车拉。为何嘉靖帝死后3个月才入葬永陵?大胆的推断便是:在这段时间里,隆庆帝忙着把《永乐大典》正本放进永陵,以了却嘉靖帝的心愿,一直到嘉靖帝入土为安后,隆庆帝才有时间处理《永乐大典》的副本。“甚至重录工作或许都没有完成,而诡称完成,从而造成了副本的先天缺少,也并不是不可能。” 如果,《永乐大典》还在,它保存得好吗? 经过几次倒车后,记者终于到达了十三陵。李德仲告诉记者,明代帝陵的规制都差不多,地宫也应该是一样的。“地宫都是石头垒砌的,先把山铲平,然后在平地上建宫殿,建成后就像人们看到的故宫里的房子一样。地下宫殿完成后,上面堆土,形成一个圆圆隆起的坟。”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先到了定陵。这个陵墓的地宫已经开启近50年,也是考古学家们唯一主动开启的皇陵。地宫紧挨着方城明楼,外面有一圈外罗城,通过蜿蜒的山路,爬到山顶,眼前是一个高出地面4米左右的大山包。而地宫的入口却在别处。当年考古学家辛辛苦苦寻找的地宫,记者很快便进入了,一层层楼梯蜿蜒向下,足足离地面有27米,相当于9层楼那么高。虽然还是大夏天,但地宫里却是阴寒得很。只见配殿是空荡荡的,正中大殿内,龙椅依然,最后一殿便是棺木停放地。2米多高的棺椁,朱红色的油漆,周边红色的箱子林立,但万历皇帝和皇后们的尸骨早已成了灰烬。 相比定陵的任你看个够,永陵却是神秘又神秘。在得到李德仲的允许后,司机驱车带记者来到永陵。斑驳的路面,全是大城砖铺砌,朱红色的墙颜色已经陈旧,木头大门已见破损。摄影记者刚要踏进大门,一位师傅就板着脸喝止。他倚坐在门槛上,一脸威严:“不能进,里面有探头!”记者便乘机和他聊了起来,他姓齐,是新一代的守陵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担任守护永陵一职,每天的生活非常简单,睁开眼睛就是守在永陵的门口,偶尔听听收音机。齐师傅通常都是坐在永陵入口的青石门槛上,手里一个对讲机。偶尔对讲机会响起声音,那是十三陵管理委员会通知他,有专家要来参观了,做好接待准备……不过,相比定陵和长陵,来这里参观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大多数时间,老齐都是两眼看着红色斑驳的大门,还有门槛、破碎不一的城砖铺砌的路面。 老齐告诉记者,永陵里面有红外监控镜头,整个陵墓内布满了这样的监控仪器,20来步就有一个,从宝顶一直到大门外。里面还有特殊的监制器,如果有盗墓贼想在永陵打主意,只要动铁锹,监制器就会有波动。夜里睡觉也不用担心,他床头边上就是报警器。老齐很自豪地说,20多年过去了,报警器都还从来没响过。获得“特许”后,记者在大门口朝永陵内遥遥看了几眼,和长陵不同的是,永陵显得沧桑而神秘,就连神道上也冒出了小松树,在红黄相间的高大建筑后面,能看到高高隆起的山,“那下面就是地宫。”由于是阴天,看上去,整个山包朦朦胧胧,似乎隐藏着无限的谜团。 掩映在一片翠绿间的永陵地宫,布局究竟如何?会不会有为收藏《永乐大典》而专门开辟的“御书房”?李德仲笑笑,也许有,但基本结构和定陵是一样的。 如果《永乐大典》在地下会怎样 “如果《永乐大典》真的在地宫中,保存问题不大。”李德仲说。 把宝贵典籍埋入坟墓,并不少见。近年来,地下也出土了一些文书,如《老子帛书》《孙膑兵法》等等。郭沫若也曾推断《兰亭序》就在乾陵中。在清代慈禧太后的东陵、乾隆皇帝的陵墓内,也曾有纸质品出现。 如果在地宫里,有一个先决的保护条件,那就是要恒温恒湿。“我想如果《永乐大典》真的在永陵地宫里,那一定有特殊的包装,一定有防潮、防霉措施,书会放在木盒子里,而这个盒子也一定非常高级,用紫檀、金丝楠木或者是黄花梨木制作而成。也许,木盒子外面还有非常庞大的金属箱子来进行保护。”除了这些,嘉靖帝葬在永陵已经400多年,地宫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加上古代人无论是宣纸还是朱砂、墨汁都是天然的物品,对《永乐大典》来说都是很好的保护。 “考古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能被解开吗 那么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能不能看到地宫中的《永乐大典》呢?李德仲摇摇头,不可能。如果采用遥感技术,那只能看到地面形势,对地下空间根本没有作用。利用物理探测的手段,也只能探到地宫的结构。就算是采用红外手段,也无法穿透60厘米厚的大石头。 有专家认为,《永乐大典》上红色的字、红色的框和书眉都是用朱砂写的画的,朱砂有放射性,可以利用朱砂的放射性探测到《永乐大典》的藏身之处。但这也被李德仲否定,“朱砂很有限的,不可能探得到。” 要想看《永乐大典》究竟有没有藏在地宫中,唯一的办法就是发掘。但是李德仲表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全世界都反对主动发掘帝陵,虽然现代科技发达了,但难免还是会留下遗憾。 毛佩琦也告诉记者,文化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奇迹,敦煌文书、小屯的甲骨等发现,一再震惊世界,说不定哪一天又有奇迹发生。“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赞成用发掘永陵的办法催生这一奇迹。首先,《永乐大典》正本藏于永陵就是一种假说,而且是没有确证的假说。其次,主动发掘永陵,将是又一场文化浩劫。”

Knowledge 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