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Educator
Cai Yuanpei
Cai Yuanpei (January 11, 1868-March 5, 1940), also known as Heqing, is a native of Zhejiang Province who served as the first minister of educ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presid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from 1916 to 1927. Advocating the novel education mode, he held that education forms the basis of the national prosperity. He also held that education should adopt flexible concepts and become more inclusive, regardless of academic disputes, and absorbs all schools of advanced ideas and merits. As well, he advocated fresh educational concepts such as aesthetic education, fitness education, and personality education. H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absorption of new culture and opposition to feudal culture.
Text Recommended
走進蔡元培故居 聽名家講"傳奇"

剛剛過去的周日下午,雖然天氣炎熱,但數十位讀者准時趕到位於東城區東堂子胡同的蔡元培故居,圍繞在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馬勇教授的身邊,聽他講述這座小院的主人曾經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寫下的輝煌篇章。這是由“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推出的“品閱書香·名家大講堂之名家帶你逛北京”系列主題活動之一,之前的“走進李大釗故居”和“行走文化香山”都受到讀者朋友的熱烈響應和廣泛好評。 “來到這裡,可能很多朋友心裡都會有個疑問:蔡元培當時不是擔任北大校長嗎?他住在這兒離北大多遠啊,每天可怎麼去上班呢?莫非還得給他配個專車?所以我得先澄清一下人們普遍存在的誤解,要知道,那個時候的北京大學可並不是在現在的位置,而是在位於沙灘的那片紅樓,從東堂子胡同到沙灘,那可就相當近了。”馬勇教授就是以這樣生動有趣、邏輯清晰、信息含量豐富的講解,讓這位存在於歷史資料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地來到大家面前。 現在人們一提起蔡元培,最先想到的頭銜就是“北大校長”,其實蔡元培擔任校長的時間並不長,而且在他之前,北大已經有過嚴復、章士釗(由馬良代理)、胡仁源等幾任有名望又有資歷的校長,為什麼人們對他的印象最深呢?馬勇教授說,這是因為蔡元培在擔任北大校長期間,將現代高校教育模式引進了中國,堪稱“中國大學之父”。“在蔡元培之前,北大還是科舉官僚體制下的舊有模式,不像現代意義上的大學。蔡元培則秉承‘學校是要養成人才,讓他將來進社會做事’的先進教育思想,同時引入選修與必修的概念,使當時中國的大學教育不再是所謂的‘干部進修班’,而成了真正意義上培養高級人才的地方。” 不僅是在教育上,在中國革命史上蔡元培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像五四運動之類大事件,都和這所院子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據馬勇教授介紹,蔡元培是在1917年住進這處宅院的。1918年11月,“一戰”剛剛結束,學生們在天安門前組織集會慶祝,蔡元培在那次集會上發表了題為《勞工神聖》的演講。1919年5月4日,轟轟烈烈的學生愛國運動爆發,身為校長的蔡元培在得知學生被捕的消息后立即進行營救,經過一系列努力,5月7日上午,被捕的學生全部釋放,他率領全體教職工前往迎接。“這些重要的演講都是在這裡撰寫的,營救行動也是在這裡和朋友們一起籌劃的。”在蔡元培先生的故居內聽到這些激動人心的故事,幾位讀者代表表示,不僅增長了知識,對這位教育家、革命家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據“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的工作人員介紹,參與活動者是通過微信公眾號招募而來,全程都是免費參與。除現場活動之外,他們事先還在公眾號中推薦了相關書目,如馬勇的《新知識背后》、《近代中國讀書人》和彭明的《五四運動史》、丁守和的《從五四啟蒙運動到馬克思主義傳播》、周策縱的《五四運動史》、高平叔的《蔡元培年譜長編》、周天度的《蔡元培傳》、陳晨的《蔡元培軼事1868-1940》等,還在每本書下面都貼心地備注了可以借閱此書的地點及借閱號碼。“這些做法就是為了讓類似閱讀活動不走過場,而是能夠真正起到調動社會大眾的閱讀熱情、從而推動全民閱讀的作用。” “品閱書香·名家大講堂之名家帶你逛北京”系列活動是“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今年發起的“閱讀+我”行動計劃的一部分,該活動重點由國內社科類閱讀相關機構發起和組織,通過“閱讀+行走”的方式,由知名學者帶領普通讀者游覽北京歷史名勝古跡、名人故居,從而深入了解北京歷史,促進人們對社科閱讀的了解,讓大眾共享閱讀之美。譬如上個月組織的“行走文化香山”,就是由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郁領隊暢游雙清別墅、香山書院、碧雲寺等名勝古跡,並通過講解與座談,帶領讀者朋友們深入挖掘名勝背后的文化底蘊。正如“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所主張的理念之一: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廣義上的閱讀不僅僅是埋頭書本,其實每天對世界的觀察學習、閱人閱事,都是在閱讀和學習

蔡元培的读书之道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著述颇丰,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曾担任民国时期的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其中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其教育思想至今仍被北大奉为圭臬。 蔡元培从十余岁起开始读书,中间除大病及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书。他将自己的读书方法总结为四字诀:“宏、约、深、美”。“宏”,是指知识结构要博大宏伟,兼收并蓄,了解各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以打下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蔡元培当过翰林,国学功底深厚,又多次留学德国、法国,学贯中西,广泛研究文学、历史、哲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约”,指由博到约,精于一门。蔡元培博于各科,最后“约”于教育,他广泛搜集、阅读各种教育书刊,研究各国教育制度和学校课程,指导中国教育改革。“深”,指精通、发展、创造,在“约”的前提下重点突破,究本穷源,有所发现。在教育改革中,蔡元培批判了封建教育的忠君思想,为把国民培养成健全的人格,提出在学校应实行国民教育(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谐调发展的方针。“美”,是指一种最高精神境界。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大胆提出了“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在治校中他的思想、道德、文章与事业逐渐进入“美”的境界。 由于受大家庭传统的影响,蔡元培从小对经学与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身体力行的意志,他割臂疗母的事广被世人敬仰。1885年,蔡元培17岁,素有胃病的母亲病情加剧。他每天都在母亲身边侍奉,非常孝敬,但终不见效果。这时,蔡元培仿效古人的做法,毫不犹豫地从左臂上割下一块肉,和在汤药中给母亲服用,以求母亲消病延年。割臂和药救母,当然是迷信的,但这是他践行伦理的表现。后来他在《中国伦理学史》一书中,从孔孟老庄至晦庵象山,一一做了细致的梳理与总结,把抽象的史写成具体可感的人,这样我们在读本书的时候,便能更好地将人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之中,也能见历史于其人之思想之中,更好地把握人与史的关系。其实,《中国伦理学史》这样的鸿篇巨制正是他的读书四法“宏、约、深、美”的运用和实践。 蔡元培不是只知道读书的儒生,他在五四后提出“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开创了北大“读书”与“救国”并重的传统。“读书”与“救国”看似并置兼重,但在蔡元培的思路中无疑有所侧重:如果说五四前他更看重上句的话,那么,五四后他显然更强调下半句———这种认知可说此后持之以奉终生,“救国”与“读书”一直是北大精神的两根主线。 1872年,刚刚五岁的蔡元培就受教于塾师,以后的日子里,蔡元培以他超强的求知欲先后学习了八股文,阅读了大量书籍,学业根基基本建立。1890年,蔡元培考中贡士,1892年,进京补试殿试,此后又经过朝考,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春,他再次赴京参加散馆考试,被授为翰林院编修。正当他踌躇满志打算一展抱负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割地赔款的奇耻大辱使得蔡元培重新思考问题,他开始接触新学,他的治学重心也渐渐偏离了经史辞章,而对新学新书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当时,蔡元培看透了清政府的昏庸腐败,1898年9月,而立之年的他毅然弃官南下,回到绍兴老家,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 蔡元培作为一代大师,成绩斐然,但他也是个极谦虚且善于自省的人,晚年时在《我的读书经验》一文中,提到自己读书不得法,首先是自己读书不专心,浅尝辄止,没有下深功夫去研究;其次是不能勤笔,因为追求读书速度,没有花时间把这些材料摘抄在笔记本上,结果到了要用的时候怎么也找不着。蔡元培的总结,对于他一生的学术经历来说,读书不得法的确是客观存在的。 蔡元培四十岁以后开始学德文和法文,然而因为掌握单词量偏少,语法不过关,读书全是生吞活剥,因此一直不能用德文或法文写一篇合格的文章,做一场短期的演说。他在德国进大学听讲时,哲学史、文学史、文明史、美学、美术史、民族学等,统统去听,同时相关的参考书也是乱读一通,这样虽然最后以美学和美术史为主,辅以民族学,然而终因功夫不够,因此想翻译一本美学、想编一本比较民族学都没有成功。   当今天下读书人可谓多矣,能达到蔡元培那样高度的仍然是凤毛麟角,但蔡元培先生对于读书的经验、教训和读书与救国并重的思想,对我们仍然大有裨益

Knowledge Graph